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是集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研究力量成立的大学研究院。2007年6月批准筹建,2008年12月正式挂牌运行,2015年9月独立招收研究生,同年11月成立分工会,2016年6月成立党委。截至2024年末,培养毕业硕士生1949人,博士生601人。目前在读研究生1004人(其中博士生413人),在站博士后14人。
研究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甘为人梯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127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含教授52人,副教授33人,讲师4人),实验技术人员26人,行政管理人员12人。现有两院院士7人(含双聘、外籍院士),国家级高层次杰出人才14人,国家重点研发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10人,国家级青年优秀人才14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
研究院下设先进制备加工技术研究所、粉末冶金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腐蚀与防护中心、实验测试中心等5个研究所(中心)。依托各研究所(中心),建有2个国际研究机构,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3个与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建的科研基地。
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和社会发展需求,攻克国民经济“卡脖子”难题,开展有组织科研和原创性研究,构筑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新材料开发—新材料产业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体系,不断突出学科交叉、拓宽学科方向、承接重大项目、出标志性成果、推动成果转化、培养卓越人才,打造一支在国际新材料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创新队伍。做“顶天”的基础研究,出顶尖的科技成果;做“立地”的科研项目,服务国家需求,促进成果转化。
研究院围绕“顶天”“立地”发展定位作出了卓越贡献。拓宽学科方向,承接重大科研项目,实到经费22.17亿元,连续13年过亿。注重基础研究,出标志性成果,在顶级刊物《Nature》发表论文1篇,《Science》发表论文2篇,获国家级成果奖13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项。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成果转化,2017年“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建设,2019年“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获批建设,为新学科方向的发展搭建新高地和新平台。
研究院坚守“教育报国、材料强国”初心使命,发扬老一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优良传统,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开展“八年本博一贯制”和“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改革,设立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班,全面推进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和“一生双师·百企千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学科前沿、国际前沿的材料基因工程课程品牌。在2001年柯俊院士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基础上,于2014年、2023年分别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使我校材料学科成为国内唯一三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高校和学科,研究院已成为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与博士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最后修改于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