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下午,教育部组织专家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运行方案论证会。谢建新院士、李卫院士、毛新平院士等15位论证专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郭志伟、科技平台处调研员李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运行处处长石蕾、徐波,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副处长李人杰、周斌,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吴爱祥,科研院院长刘雪峰,“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负责人李晓刚教授和数据中心全体成员等40余人出席会议。
本次论证会由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李人杰主持。“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负责人李晓刚教授从数据中心的前期基础、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五年建设运行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汇报。“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作为科技部首批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教育部唯一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材料服役领域形成了从国家层面上统筹开展的包括科学数据生产收集—数据整合加工—数据共享应用全链条化的专业化权威数据科学平台,对提升我国材料服役寿命、促进材料基因工程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技部郭志伟副司长对“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对于推动材料和腐蚀学科发展、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准确定位,要明确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支撑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三是要提高能力,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建设主体,要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统筹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切实提高科学数据收集、加工、整理和对外服务的能力。四是要加强管理,强化法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完善科学数据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及人才队伍的稳定,为数据中心提供高质量的支撑保障。
教育部李人杰副处长充分肯定了李晓刚教授团队数十年在材料自然环境腐蚀试验及数据积累、材料环境腐蚀野外试验站网与评价技术体系建设、国家首批“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成立与发展、教育部唯一“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成立等多项重大工作中的取得突出成绩。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主体,应大力支持数据中心的发展,依托这一国家级数据平台进一步促进腐蚀数据的收集、处理、挖掘、共享、共建等方面的工作。
与会论证专家纷纷从国家战略角度,根据国内外腐蚀数据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就“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行方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一致认为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组建“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符合国家重点战略发展方向,能起到引领国内材料和腐蚀学科发展、整合材料服役数据、指导共性技术研发等巨大作用,有助于提升我国材料和腐蚀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专家组认为,北京科技大学应从土地资源、硬件配套、资金资源等多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以保障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未来发展;数据中心应进一步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提高数据质量、提升数据处理和挖掘能力;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优化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机制;通过数据处理,凝练科学问题,提高研究水平;加强数据平台硬件和安全性建设,加强专职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国际合作。论证会的顺利召开为“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和长远规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组建背景:
2019年6月5日,科技部、财政部发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调整名单。为落实《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简称国家平台),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推动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科技部、财政部对原有国家平台开展了优化调整工作,通过部门推荐和专家咨询,经研究共形成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0个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其中,北京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正式成为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