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昌纯
葛昌纯,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1934年,浙江平湖人,材料科学家,我国著名的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和核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
195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冶金工程系物理冶金专业。1980年10月-1983年4月作为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员先后应邀赴德国马普所粉末冶金实验室和Berlin工大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从事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研究。1983年3月获Dresden工大材料技术工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86年进起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88年人事部评为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获国务院津贴;1999年教育部和科技部评为“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2016年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2020年1月15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对核工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之一,授予葛昌纯院士“核工业功勋奖章”和“核工业功勋人物”荣誉证书,荣登“核工业功勋榜”。2021年中国宇航学会聘葛昌纯院士为“空间太阳能发电专业委员会终身顾问”。
研究方向:先进陶瓷,粉末冶金材料(包括纳米材料、新工艺、烧结理论);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合成及基础研究;功能梯度材料设计、制备及评价。
1952年以来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在核材料、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领域作出了重大的创造性的贡献。1985年12月25日葛昌纯作为第一发明人用于浓缩铀-235核心元件“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 1982年他首次提出和研究成功以无毒性复合氮化物取代氧化物作为氮化硅基陶瓷的烧结助剂,减少了玻璃相,显著提高了氮化硅基陶瓷的抗高温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的“ST新型Si3N4陶瓷刀片”,被国家科委等四部委审定为“中国国家级新产品(1990)”,获国际、国内发明展奖4项。1999年他负责完成的“以复合氮化物做烧结助剂的Si3N4基陶瓷的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他提出并负责完成的863项目“聚变堆中面向等离子体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制备与评价”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二等科学技术奖。先后发表论文500余篇,专利5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