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研究员)

姓  名:李晓刚 所在系所:
腐蚀控制系统工程研究所
职  称:
教授
通信地址:
北京市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邮  编:
100083
办公地点:
腐蚀楼509
办公电话:
010-62333931
邮  箱:
Lixiaogang99@263.net

【个人简介】

李晓刚,1963年生,共产党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科领军学者。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创始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理事长、会士;国际腐蚀理事会理事;美国国际防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会士,欧洲腐蚀联合会会士;国际冶金类顶级期刊《Corrosion Science》顾问编委;Nature系列《npj: Materials Degeneration》主编。
兼任中国科协材料学会联合体副理事长;教育部材料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野外科技专家组成员;5个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12个省部级学术委员会委员;鞍钢、南钢、首钢和铁科院联合腐蚀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材料腐蚀理论研究与耐蚀新钢种开发工作,是我国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针对我国低合金结构钢耐蚀性低下和传统耐候钢性能亟待提升等瓶颈问题,在系统获得合金成分和冶金工艺参数对低合金钢环境腐蚀起源与演化影响机理与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低合金钢耐蚀性能冶金制备全流程调控的新理论;发明了耐蚀钢冶金工艺调控成套新技术和系列耐蚀钢新品种,产量超过5000万吨;研制了高品质低合金耐蚀钢标准新体系;解决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多项材料腐蚀的难题。发表包括《Nature》在内SCI论文761篇,引用15461次;专著24部(主编20部);获授权发明专利88件,通过合同或专利实施为207家企业提供了直接技术服务,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获排名第一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和二等奖4项、行业科技一等奖5项;获NACE国际2017年杰出工程贡献奖和2019年最高研究奖;获2022年第五届全国杰出工程师奖。
他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师德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称号;经常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解决了大量腐蚀难题;培养了博士后7名、博士生87名和硕士生132名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获得了很高的国内外同行认可度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基础理论和重大工程应用两方面,均对我国材料防腐蚀工程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方向】

1、材料自然环境腐蚀机理与规律
2、腐蚀大数据技术与基因组工程
3、耐蚀低合金结构钢

【科研业绩】

       主导建立了国家级的材料环境腐蚀试验平台新体系,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长期坚持材料环境腐蚀野外试验及数据积累,在自然环境(大气、土壤和海水)腐蚀行为和机理研究方面获得系列化原创性成果;

  建立了我国新时期环境腐蚀试验与评价技术新体系,为耐蚀材料开发和装备防腐蚀选材与寿命预测工程提供了关键依据,直接为“天宫一号”、“临海航天装备”、“岛礁建设”、“西气东输”、“大飞机”、“超大型石油平台”等国之重器超大型工程的安全评价和腐蚀防护提供支撑;

  在大量腐蚀数据和规律机理研究基础上,通过微合金成分调控、微纳米尺度组织调控、夹杂物对腐蚀的影响和微区腐蚀电化学评价等方面研究,与南钢、鞍钢、首钢等企业合作开展了产学研全面合作,研发了百余种系列化耐蚀钢材原型钢与新品种,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耐蚀结构钢成分和组织调控水平,实现了产业化规模生产;

  作为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最早推动者之一,建成了我国数据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腐蚀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提出“腐蚀大数据”原创性概念和“腐蚀信息学”理论框架与技术体系,开创了腐蚀数据网络化共享的新模式,起到了国际性的示范。